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首页 > 正文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肖红伟来院做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1日 10:38点击:

    2025年4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工程系肖红伟教授应邀来校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干燥研究的意义和创新路径”的学术报告,学院科研骨干教师及研究生代表参加,副院长郑强主持。

    肖红伟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干燥技术不仅是现代工业和农业的重要环节,更是生命起源与演化的重要推动力。从1953年米勒实验揭示的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到现代科学对宇宙有机物传播的研究,干燥与浓缩被证实为生命起源的关键步骤。此外,干燥技术在粮食保存、生物样本保护(如精子冷冻干燥)以及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延续(如水熊虫的脱水耐受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后,肖红伟教授强调,干燥技术是减少农产品采后损失、提升附加值的重要路径。并且,干燥是工业生产中最耗能的单元之一,占工业总能耗的10%-15%。降低干燥能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此外,肖红伟教授提出了五种创新策略:模仿式创新、移花接木式创新、质疑式创新、从无到有式创新以及回归应用研究本质的创新。他特别强调,干燥技术的研究应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突破技术瓶颈。

    报告结束后,肖红伟与我院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与会师生表示,通过此次报告会开阔了学术视野,拓展了研究思维,认识到各种创新研究的方法。

    专家简介:肖红伟,男,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2025年第12届亚太干燥会议和第20届全国干燥会议联合主席,入选了国家级人才计划,中国农业大学绿色智能干燥技术装备创新青年科学家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农产品和食品的绿色、保质、智能、精准干燥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发表SCI/EI论文30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Annual Review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16篇先后入选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总被引次数14000多次,H-index 63; 主编外文著作3部,参编810个章节;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5项;任干燥领域权威期刊Drying Technology副主编、农业工程领域第一本国产SCI期刊IJABE栏目主编、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Storage创刊副主编(Nature Springer出版集团),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Journal of Future FoodsAgriculture Communications10个国际期刊的编委;获得国际干燥学会颁发的干燥研究杰出贡献奖等国际奖3项,获省部级科技特等奖和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是Drying Technology评选的全球对干燥技术贡献最大的20位学者之一;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科学家;连续5年入选由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年全球最新排名35462);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塔里木大学、山东农科院、新疆农科院等单位培养教授/研究员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人(其中2人晋升博士生导师),讲师3人;所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学生中6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作者:郑强    责任编辑:马文明     审核:段昕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30号

邮政编码:264005 电话: 0535-6902601

E-mail: jsjb@y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