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首页 > 正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实施方案(2021—2026 年)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8日 08:38点击:

审核评估高校评建改工作指南


(试用稿)


高等学校开展有效的自评自建和整改工作,是审核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自评自建工作是审核评估的基础,是学校对本校人才培养状况、培养质量全面深入的自我审视和不断的自我建设。通过自评自建, 可以促进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评估整改是审核评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可促进高校自觉巩固和充分利用评建成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指南旨在引导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做好自评自建和整改工作。


1. 全面学习、准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精髓要义

1.1 准确把握审核评估的新变化


新一轮审核评估紧扣上轮评估存在的短板及新时代本科教育要求进行优化改进,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评估导向的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导向鲜明,突出高校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强化立德树人基础、指标和制度建设,加强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审核,严把高校办学方向。


二是评估内涵的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在继承上一轮评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


三是评估类型的变化。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分类指导不够、对不同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高校个性化引导不强的问题,围绕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方案”,高校可依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等自主选择。同时在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上设置了“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己选择。引导高校自主分类,科学合理定位,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尺子量自己,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特色发展。


四是评估方法的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创新评估方法,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数据监测数据, 采取线上入校“一体化”评估、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切实提高评估工作实效。入校评估不设定统一的考察时间与考察环节,专家组可根据学校需要和考察需要灵活安排,突出评估服务学校。


五是评估功能的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突出评估的激励作用和监督作用。对标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要求,设立“卓越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校”;分类设置常模数据做对照比较,帮助学校找准差距与不足,激励高校追求卓越,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守国家对本科教育的强制性质量底线要求,建立“问题清单”,建立“回头看”整改复查机制,咬住问题清单不松口、一纠到底,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评估结果多方共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精准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1.2 准确把握审核评估的重点要求

审核评估指标是对审核评估主要内容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审核评估的内涵要素及其关系结构,正确理解审核评估指标内涵要求对参评高校有效开展自评自建工作至关重要。学校需要组织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正确把握每个审核指标内涵及其审核重点。


适合第一类评估的高校是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办学定位,以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且已经拥有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因此审核重点主要聚焦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具有影响力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即:注重质量保障的文化机制,引导高校提升内部质量保障能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注重本科教育的时代要求,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注重特色发展,引导高校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适合第二类评估的高校量大面广,培养目标或者以学术型人才培 养为主,或者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因此,审核重点主要聚焦于影 响本科教育教学及其质量保障的关键要素,包括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 成效等方面。学术型人才培养引导夯实理论基础,科教融合,突出培 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导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培养专业 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对于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还增加了对教 学设施条件的审核,包括教学经费、图书资料、校园网、校舍、运动 场所、体育设施、艺术场馆、实验室、实习基地及其设施条件满足教 学要求及利用情况。


1.3 全面掌握做好高校评建改工作新要求



高校开展审核评估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评估为手段,“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促进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促进高等学校不断追求卓越,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


高校开展审核评估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中心任务,体现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筑牢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 坚持学生发展本位,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


高校开展审核评估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正确的评估价值取向。要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评估。学校在认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撰写写实性报告,客观清醒地认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深入思考内涵发展的方向与举措。自评工作始终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做到不回避问题、不隐瞒事实、不弄虚作假、不夸大成绩。


高校开展审核评估工作要处理好审核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切实提升质量文化;处理好自评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使学校的评建工作融于日常的教学工作、质量保障体系与质量文化建设工作之中。


2 认真做好审核评估申请工作

参加新一轮审核评估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包括选择 评估类型和评估时间。申请评估时,针对所提供的导向鲜明的两类四种“评估套餐”,高校要依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自身办 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自主选择一种。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可申请第一类审核评估;其余均应参加第二类审核评估。


每年 5 月份,教育部评估中心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发布审核评估《申请通知》,参加评估高校依据《通知》要求,提交《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申请报告》(附件 1)。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包括部省合建高校,下同)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地方高校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其中申请参加第一类审核评估需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推荐。


学校提交评估申请时,需同时提交上轮评估整改情况说明,重点说明上轮评估专家提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针对这些总是学校改了没有,怎么改的,包括采取的主要措施、体制机制上如何保证;整改取得的成效。总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撰写指导见附件2。对没有完成一上轮评估整改工作的高校,不受理参加新一轮审核评估申请。


每年 9 月份,教育部评估中心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参评学校名单。申请第一类审核评估未被受理的高校可申请参加下一年度的第二类审核评估;申请第二类审核评估未被受理的高校需重新调整评估方案后参加下一年度的第二类审核评估。


3. 务实高效组织自评自建工作

3.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要强化对自评自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开展自评自建工作前,学校党委书记或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或本科生院、质量与评估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参加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或省级教育评估机构组织的评估培训,以便深入了解审核评估的精髓要义, 有效领导学校自评自建工作的开展。


成立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主要领导要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认


真落实人才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靠前指挥,统筹整个评建工作。评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包括:领导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建工作;审定学校评建工作方案、重要文件和自评报告等;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指导、监督和检查评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审核评估工作的重大事项、政策措施进行审议、协调和决策;落实评建工作经费,为审核评估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学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工作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包括:全面落实学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 制定评建工作计划,具体组织协调各专项工作小组以及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及直附属单位评建工作的开展;协调专家线上和入校审核评估的相关事务等。


此外,各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各专项工作组,针对本科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和育人环境的建设等。


3.2 确定审核评估方案


为充分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新一轮审核评估为高校提供了导向鲜明的两类四种“评估套餐”。学校在开展自评自建工作时,首先要量身为自己定制一种方案,包括选类型、选指标和选常模。


选类型。学校在申请审核评估时已经依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 综合考虑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确定了参加哪一类评估。第二类审核评估又分为三种,学校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首次参加审核评估三种方案中选择一种且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选定性指标。对第二类审核评估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包括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统一必选项”无特殊标识,所有高校必须选择;类型必选项”标识“B”,选择第一种的高校须统一选择“B1”,选择第二种的高校须统一选择“B2”;选择第三种的高校原则上选择“B2”;“特色可选项”标识“K”,高校可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自主选择,其中:第一种与“K1”选项对应, 第二种与“K2”选项对应;第三种原则上与“K2”选项对应;“首评限选项”标识“X”,选择第三种的高校必须选择,其他高校不用选择。


选定量指标。定量指标聚焦反映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数据,包括国家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指标、国家基本办学条件监测指标、教育部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的相关评价指标等,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对各类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审核重点中定量指标的具体要求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分为【必选】项和【可选】项。


【必选】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必须选择;【可选】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可结合办学实际和优势特色自主选择。【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包括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要求、教师队伍要求、基本办学条件要求、学生发展与支持服务方面的要求等;【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包括学校卓越教学及学生培养所取得的成效等。第一类审核评估的高校可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提供的教学基本状态常态监测数据中自主选择,进行等量或超量替换;第二类审核评估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至少 8 项。表中定量指标计算原则上参照《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 年版)》(教发〔20206 号)。


选常模。新一轮审核评估引导同类型学校通过常模比较长短,即定量指标可作同类常模和他类常模比较。同类常模比较是指参评学校选取同类型高校数据平均值作比较,他类常模比较是指参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自主选取、量身定制不同类型(可以为多个类型)高校数据平均值作比较。各类常模数据由教育部评估中心负责提供,选择分为必选和自选,其中自选至少一种。第一类评估必选常模 是以我国已确定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据为常模。第二大类方案1(以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评估的必选常模是以 国内有博士点的高校数据为常模;第二类方案 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评估的必选常模是以本省或同类型高校的数据为 常模;第三类方案 3(已通过合格评估,首次参加审核评估高校)评估的必选常模是以全国同类型高校数据或本省高校数据为常模。自选 由学校根据需要确定,可以选择多个,但如果确定了选择哪类常模, 则所有定量指标均需要与此类的常模做比较,不可以有选择性地比较。常模的选择重点在找差距,要有助于通过指标数字比较帮助学校了解 自身与同类高校、标杆学校的差距以及存在的问题,不断促进投入与 发展,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好。


总之,在方案选择上,各高校要合理定位,理性选择,不盲目攀比,鼓励高校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3.3 落实评建工作任务



全面宣传发动。审核评估是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和整体评价,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全程参与。因此,学校应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宣传发动,提高对审核评估重要意义的认识,深刻认识审核评估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通过审核评估,可以强化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促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全面理解审核评估实施方案的新变化,强化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和评价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领会审核评估的新理念,准确把握自评自建工作的新要求。


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要以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凝聚全校力量,全体发动、全面准备、全员参与,总结优势、突出特色、


分析问题、补足短板,建设个性鲜明的质量文化,落实国家本科教育教学新要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保障能力。


制定自评自建工作方案。学校需根据所确定的接受审核评估时间, 确定学校自评自建工作时间安排,制定自评自建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学校自评自建工作取得实效。自评自建工作方案应包括: 学校自评自建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组织机构、任务 分解、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


3.4 全面开展校内自评


围绕审核指标,聚焦每一个审核重点,组织院系、各有关职能部 门逐项审核,开展校内自评。针对每一个二级指标,聚焦审核重点, 充分挖掘例证,认真审视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现状,包括具体做了什么工作,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据是什么,最终取得的效果是什么,如何证明。亦即:系统总结一下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特色。审核重点是关于二级指标的引导性问题, 起提示性作用,但不是关于二级指标内涵的全部,因此学校聚焦每一 个审核重点,但不限于这些重点,可以对其进行添加,添加要以有利于对审核评估指标达标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为原则。其次,审视学校在这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原因是什么。最后思考下一步应该如何整改,需要采取哪些举措。


4 认真撰写自评报告


4.1 《自评报告》的形成


《自评报告》是审核评估的重要材料之一。《自评报告》撰写的质量不仅反映参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状态,同时,也反映参评学校对审核评估的态度与重视程度,还可以看出学校能否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是否具有驾驭和反思自身发展的自省能力和水平。同时《自评报告》也是评估专家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审核评估的主要依据之一。评估专家通过认真研读《自评报告》,形成对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总体印象,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去验证通过《自评报告》等材料获得的判断与评价,最终形成审核评估报告。因此,《自评报告》的撰写是建立在学校全面自评自建工作的基础上,紧紧聚焦审核评估指标,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改革建设和培养成效进行全面梳理,由此形成反映自评结果的写实性报告。《自评报告》内容应通过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和直附属单位自评提供的详实数据、事实等来表述和支撑。在自评报告的形成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以使自评报告被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广泛认可。


4.2 《自评报告》的撰写要求


《自评报告》要依据高校自选的、个性化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围绕二级指标及其审核重点, 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别阐述学校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工作举措)、“做得怎么样”(取得的效果)、“做的不好的如何改进”、“改进效果如何”等等。高校撰写自评报告时,不得修改一级、二级标题,指标不能少,重点不能丢,同时,还要避免包含与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无关的内容。


《自评报告》要突出重点,突出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突出办学和人才培养特色,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采取的思路、举措、经验和取得的成效。第一类审核评估的高校要重点回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具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和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第二类审核评估的高校要重点回答学校办学方向、培养过程、教学资源、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和教学成效等方面的思路、举措、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同时,承担“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项目、“双一流”建设项目的高校要对项目完成情况做专项总结,对照目标任务认真总结项目的完成情况,包括实施举措、推动机制、取得和成效与经验、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推广应用情况等;对建设目标任务尚没有完成的要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今后工作的举措和实施计划。


《自评报告》文字描述应简练准确,图表清晰详实,存在问题找 准写透,原因分析深入透彻,提出的改进措施具体可行,避免空话、大话和套话。《自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简介、学校自评工作开 展情况、学校自评结果三部分。具体内容表述按照二级指标展开,需涵盖但不限于二级指标下设的审核重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应到一级指标来写,问题具体表现描述对应到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字数不超过规定要求(第一类审核评估控制在 2 万字;第二类审核评估中研究型、应用型高校控制在 3 万字、首评学校控制在 3.5 万字),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改进措施不少于自评结果部分的三分之一。具体要求详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附件 3)。


4.3 《自评报告》的支撑材料

学校需按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提供支撑《自评报告》撰写内容的相关材料,包括:管理文件、教学资料、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及其它佐证材料等。学校提供的支撑材料应真实可信,其总目录或索引附在《自评报告》后,并在报告中的二级审核指标后面分别列出相关支撑材料索引,便于专家审读《自评报告》时查阅。支撑材料原文电子版应提交到评估信息系统中,对于难以(或不便)提交到评估信息系统的原始支撑材料,应分类归档保存,以便专家现场考察时查阅。


5 如实填报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5.1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简称“国家数据平台”)是按照教育部要求,为建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 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学校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国家数据平台按照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把高等学校与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出来,形成系统化的、反映高等学校教学运行状态的数据集。


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宏观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常态监控,分析和掌握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运行状态,并通过外部监督,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5.2 学校数据填报要求



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运行、办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情况的量化反映,是学校自评自建、自评报告撰写、线上审核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入校评估重点考察与深度查证的重要基础。


数据填报要及时。学校上报国家数据平台的数据,将主要用于实施常态监控和辅助教学评估,因此学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评估前一个月)及时上传各项评估材料,并根据专家线上评估的基本流程和工作需要及时补充相关数据。数据填报结束后,原则上不能再进行修改,如确有特殊原因,导致个别数据异常,可在专家进校前加以补充说明。


数据填报工作的关键是保证数据真实准确。为做到数据填报真实准确,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各个数据项的内涵,熟悉数据采集的统计口径与填报要求,并提供网络环境和适当的设备条件。填报期间,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咨询和交流。其次,填报数据时应避免功利心态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数据失真。因此,在数据的采集与填报过程中,学校应统筹调度,实现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做好信息管理机构与个人的专门培训,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准确采集、反复核实、核对各项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保证数据真实反映学校实际教学状况。


数据填报的价值在于常态监控。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通过积累、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对相关指标进行常态量化监测,分类管理,可以及时准确把握各专业发展状态,为决策提供参考。教育部评估中心编制的《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是以参评学校上报的教育教学数据为基础,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运算后转化成可供评估分析研究的数据指标。高校填报数据后,可以登录国家数据平台查看并下载本校填报的数据,还可以根据数据分析报告,对本校的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进行科学系统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变化和当前状况,有助于学校精准对标,找准优势与不足,聚焦人才培养短板精准整改。




6 认真准备评估材料



教学档案、支撑材料是学校自评自建工作的重要材料。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结合的新模式,


6.1 教学档案的准备



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本材料, 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证据”,包括课程、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实习实践等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教学档案按学校日常管理规定存放,无需做特定的整理,应保证原始性和真实性,在审核评估期间按要求上传,切忌突击整理和弄虚作假。


6.2 支撑材料的准备



支撑材料指用于支撑或证明自评报告所述内容的相关材料,是对参评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项目和要素起到支撑作用的证


据性材料。包括管理文件、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档案、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或其它佐证材料等。支撑材料以学校教学档案为基础, 与教学档案有交叉的部分无需单独整理,可依据所支撑的项目和要素提供材料索引,以方便专家查找、审阅。


6.3 线上评估材料的准备与提交



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线上与入校评估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家可通过线上审阅材料、线上访谈等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为评估做的专门的工作平台,该平台把学校、专家和评估组织者三方有效联结。学校在评估前需通过这个平台将《自评报告》、教学档案和支撑材料等上传至平台上,以便专家审阅。因此,参评学校须熟悉这个平台的功能,并派专人专门负责这个平台的信息交流,并在线上评估开始前上传《自评报告》及教学有关资料,包括专业清单、课程清单、实验室清单、实习实训基地清单,近两年毕业设计(论文)清单、试卷清单等;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如校历、课程表等;机构及人员目录,如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清单,校领导名单、教师名单、学生名单、管理人员名单等以及最近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等。电子文本资料按要求可直接上传;具备条件的学校,可采取扫描、拍照后上传等方式为专家组提供调阅的课程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合作协议等文档。涉密的资料或学校认为不能上传的资料可以不上传。对于具备条件的高校, 还可以为专家提供线上听课、看课条件。


7. 扎实做好评估整改工作


7.1 梳理问题,分析根源,制定整改工作方案


整改是审核评估重要一环。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 提出改进发展意见,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推动高校落实主


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第一,切实提高对评估整改工作的认识。高要应在评估后召开专题会议,对评估工作进行及时总结。依据《自评报告》和《审核评估报告》(含问题清单),逐项认真梳理研究专家提出的问题以及自评自建查摆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是什么?问题表现在哪里?从而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对于部分不符合学校实际或者理念观点不对的问题,可以不纳入整改。


第二,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主观认识上、组织方式上、落实责任上、客观条件上、资源配置上、政策限制上等等,提出针对性解决问题的举措,包括拟深入调研分析及拟采用的方法,拟建立或施行的政策、制度、标准、项目,拟调整或建立的机构、专业、课程或教学环节、流程,拟投入的人力资源、资金、设备、场地等, 并在全校形成共识。


第三,制定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以问题清单为主线,以整改措施为主体。《整改方案》中应包含整改问题台账、整改任务分解、整改措施、整改时间表以及整改预期目标和成效。整改任务分解时,要明确该问题整改的校内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当牵涉多个单位时,应明确牵头单位和牵头负责人、参与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各单位的主要分工任务;当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时,可依子问题分解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整改时间表,包括分阶段整改时间安排,要有明确的年度或月份,整改时间原则上为两年;整改预期目标和成效,是采取整改措施后问题的预期改进程度、可能取得的成效,改进程度和可能取得的成效应是可以衡量、检验的, 建议提出可具体度量的指标。《整改方案》撰写指导详见附件 4。学校应于《审核评估报告》(含问题清单)审定发布 60 日内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交编制完成的《整改方案》。


7.2 建立机制,落实整改工作任务


为有效落实整改工作任务,扎实做好审核评估“后半篇文章”, 学校应建立评估整改工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 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全面部署,组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针对问题台账,建立整改 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整改。整改工作要以问题为导向,重在制度建设, 重在长效机制建设,重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整改工作要扎 扎实实真改,不能书面整改、虚假整改。


学校要实行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评估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进行评估整改工作督查。持续追踪整改进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对于不能很好地履行评估整改职责的干部, 要追责问责。


7.3 认真总结,撰写整改报告


高校整改工作完成后,应及时认真总结。审核评估实行中期追踪督查,要求学校提交《中期自查报告》。《中期自查报告》的时间以本轮审核评估整改方案确定的评估整改阶段中期自查年度时间为准。


《中期自查报告》应以本轮评估整改方案为依据,以问题清单为主线, 以整改措施为主体,重点对本轮评估提出的问题进行中期阶段性回应, 哪些问题已经整改,怎么改的,哪些没改,没改的原因是什么、整改 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及下一步整改工作计划。《中期自查报告》撰写 指导见附件 5.


原则上,高校要在两年内完成整改任务并提交《整改报告》。《整改报告》的撰写应建立在全面总结评估整改工作完成情况的基础上, 包括整改工作的组织、主要整改措施、整改目标达成、整改成效评价以及整改工作取得的经验。总结要系统、全面、实事求是,针对需要整改的问题清单逐项分析整改情况,包含整改前后核心数据对比。《整改报告》撰写指导见附件 6


教育部评估中心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对 高校整改情况和关键办学指标进行督导复查。对于评估整改落实不力、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的高校,高校负责人要接受约谈,学校在招 生计划分配、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申报、新增本科专业等方面要 收到问责处理。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30号

邮政编码:264005 电话: 0535-6902601

E-mail: jsjb@y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