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校地融合探索“产学研用”新模式 协同创新突破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4日 21:49点击:

内容来源: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11月24日讯(记者 邬勇)山东半岛濒临黄渤海,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海洋科技和产业的有利条件。耕海牧渔、筑梦深蓝,需要培树产业优势。海洋牧场作为山东“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载体,它既是“全国一盘棋”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必须肩负的时代重任,同时也是海洋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必将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发展带来新气象、注入新动能。

  山东激活海洋牧场这个“棋眼”的关键,是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近日,山东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清晰勾勒出“十四五”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蓝图。其中提出,加强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突破海洋核心关键技术,健全完善海洋领域标准体系,完善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海洋领域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壮大创新型涉海企业,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区。


  位于黄海之滨的烟台大学,在聚力海洋科技创新、推进校地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着先天的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2020年10月,由烟台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基于海洋高端装备的大数据与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通过验收。在项目负责人、烟台大学副教授牟春晓看来,海洋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山东为做好经略海洋文章,高水平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将发力点之一聚焦于海洋牧场不但底气十足,而且大有可为。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山东创建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20个,总面积8.85万公顷,其中54个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国总数的近四成。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烟台大学牟春晓副教授重点对接的山东广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日前被认定为“山东省瞪羚企业”。烟台大学和山东广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2021-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平台研发及应用》,就是由《基于海洋高端装备的大数据与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取得的“海洋环境监测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而来。在前期科技成果的支撑下,其利用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在数据采集分析、信息综合管理和生态预警发布等三大方面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平台,打造统一的海洋数据资源交换体系,实现信息实时获取、拓展与重用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应用示范。

  聚焦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广为海洋科技正阔步前行。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交流,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链各环节合作与创新,将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美好理念转化成现实,让烟台乃至山东的海洋渔业产业创新动能更加充沛,产业基础更加雄厚,是广为海洋科技稳步发展的致胜法宝之一。在这条道路上,广为海洋科技总经理于海中有自己的实践总结:海洋“数智化”,即数字智慧化与智慧数字化的合成,分为数字化、在线化、智慧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万物皆数字。将企业办公、供应链的不同环节都数字化,并实现数据的稳定储存、传输,从而进入在线化。每一个工作环节在线化后,自然而然可以进行产业在线管理和运营。再利用AI技术打通数据链路,辅助决策,即可实现产业数智化。



  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是海洋数智化的一次综合创新实践。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提高海洋牧场管理水平,促进海产品产业增产增收,降低生产成本,并可提高群众科学养殖技术,达到智农富渔的目标,预计直接经济效益400万元/年,间接经济效益5000万元/年。同时,通过服务政府主管部门、海洋牧场企业,注重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促进传统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海洋牧场的智能化管理效能、带动渔民转产增收。示范完成后,还将有利于形成绿色高效、富裕渔民、安全规范的海洋牧场发展新格局,向全省乃至全国输出海洋牧场管理的山东模式、山东样板。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30号

邮政编码:264005 电话: 0535-6902601

E-mail: jsjb@ytu.edu.cn